# 前言

为啥学这个呢?毕竟我觉得量化交易这个东西有点意思,编程没问题,数学没问题,缺的就是金融经济的知识了,那就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

下面内容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两本笔记。

# 经济学的领域

  • 微观经济学 Micro
  • 宏观经济学 Macro
  •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 金融学 Finance
  • 产业组织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劳动经济学 Labor
  • 公共财政 Public Finance
  •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 比较经济学 Comparative
  • 法律和经济学 Law and Economics
  • 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 经济史 Economic History

# 经济学的三类问题

  •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权衡取舍(tradeoffs):人们面临得失交换
    • 成本(cost):某物的成本是为此所放弃的东西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 边际量(margin):理性人思考边际量
      •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 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做决策
    • 激励措施(incentives):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 人们如何相互作用
    • 贸易(trade):贸易能使人人收益
    • 市场(markets):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式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 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价格,反映了社会成本
    • 政府(governments):政府有事可以改进市场结果
      •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外部性(externality)、市场势力(market power)
      • 公平
  •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宏观经济学)
    • 生产(production):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
      • 生活水平(Standard of living)
      • 生产率(productivities)
      • 高生产率 -> 高生产水平
    • 货币(maney):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涨
    • 通胀 & 失业(inflation&unemployment):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质检的短期得失交换
      •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得失交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的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目标在于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科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理论,进一步观察(Observation, Theory, and More Observation)

理论分析:解释现实经济的运作

经验分析:用数据检验理论

假设的作用:

  • 便于理解
  • 集中思考问题的实质
  • 作出不同的假设用来回答不同的问题

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的概念:

  • 效率 Efficiency
  • 得失交换 Tradeoffs
  •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 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

对数据的经验(实证)分析:圆形图、柱形图、时间序列图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坐标系中的双变量:

  • 理论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
  • 从数据中检验变量间的关系
    • 相关性
    • 因果关系
      • 被忽略的变量
      • 反向因果关系
      • 人的预期的影响
    • 时间先后与因果关系

内生变量 -> 结果 -> 方程的解

外生变量 -> 原因 -> 自变量 -> 方程的参数

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划分依据经济模型的不同而不同。

在研究现实问题时,选用正确的经济模型对于理解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至关重要。

因果关系中的问题:

  • 被忽略的变量(Omitted Variables)
  • 反向因果关系(Reverse Causality)

经济分析方法(考虑个人行为时):稀缺性(scarcity)->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得失交换(tradeoff)

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反应有多大,用斜率表示 (Y 坐标变量与 X 坐标变量的比值)越陡则越大,斜率小(接近 0 意味需求曲线较为平坦,价格变动,需求量会大幅调整,而斜率大,距 0 较远,则陡,价格变动,需求调整小,斜向右上方是正数,正相关,反之负数,负相关。考虑一个变量时,是否令其他相关变量保持不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个结论就值得怀疑。

实证表述

  • 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 可以通过检验证据判断其正确性

规范表述

  • 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 对其判断既涉及证据,也涉及价值观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 科学判断的不同
  • 价值观的不同
  • 感觉与现实

# 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绝对优势:生产者投入较少,可以说他有绝对优势

机会成本:为得到某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相互依存性为什么是常态?

相互依存性的发生是因为当人们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同别人进行交易时,他们的处境变好了。

什么决定了生产和贸易的模式?

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基于机会成本的差异。

尽管一个人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不可能在两种物品上都有比较优势,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机会成本的倒数,除非两人有相同机会成本,否则两人都会在某一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与贸易:

  •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来源于比较优势
  • 经济总产量增加
  • 经济蛋糕做大,每个人从贸易中获益
  •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专业化和贸易好处基于比较优势,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总产量就增加了,蛋糕就变大了,即效率增加,贸易能使每个人获益。

小结:

  • 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和贸易允许人们享受更多数量、更多种类的商品和服务。
  • 生产一种商品,要素投入较少的生产商具有 “绝对优势”。
  • 生产一种商品,机会成本较小的生产商具有 “比较优势”。
  • 从贸易中获益是来自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既适用于国家又适用于个人。

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 竞争市场: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 垄断(Monopoly):只有一个卖者,它控制价格
  • 寡头(Oligopoly):少数几个卖者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该物品的数量。

决定需求量的因素:

  • 市场价格 Market price
  • 消费者收入 Consumer income
  • 相关商品的价格 Prices of related goods
  • 嗜好 Tastes
  • 预期 Expectations

需求表: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图形。

市场需求:所以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总和。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物品的数量

决定供给量的因素:

  • 市场价格 Market price
  • 投入品价格 Input prices
  • 技术 Technology
  • 预期 Expectations
  • 生产商的数量 Number of producers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和需求数。

在均衡价格时,供给等于需求,过剩,价格会下降,直至到达均衡,短缺,价格上升,直至达到均衡。

供求定律: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市场出清价格:使得供给和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使得供给和需求平衡的数量。

价格 > 均衡价格:

超额供给/过剩:供给量超出需求量

价格 < 均衡价格:

超额需求/短缺:需求量超出供给量

供给表显示了商品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图形。

供给变动:供给曲线移动

供给量变动:沿一固定供给曲线移动

需求变动: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量变动:沿一固定需求曲线移动

# 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很大,就说明该物品需求富有弹性,反之则缺乏弹性

狭窄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宽泛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1. 需求价格弹性 =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价格变动百分比

  2. 总点法

供给弹性 = 1 / 供给曲线斜率

弹性的范围:

  • 完全无弹性 Perfectly Inelastic ES = 0
  • 较缺乏弹性 Relatively Inelastic ES = 0
  • 完全(有)弹性 Perfectly Elastic ES = ∞
  • 较富于弹性 Relatively Elastic ES > 1
  • 单位弹性 Unit Elastic ES = 1

# 市场和政府政策

两种价格控制:

  • 价格上限:法定最高价格
    • 价格上限 > 均衡价格:价格上限没有限制性
    • 价格上限 < 均衡价格:价格上限有限制性,导致短缺
  • 价格下限:法定最低价格
    • 价格下限 > 均衡价格:价格下限有限制性,导致过剩
    • 价格下限 < 均衡价格:价格下限没有限制性

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导致配给

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下限导致过剩,因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税收:政府用征税方式来为公共项目筹款。

税收归宿(负担)研究谁承受税收负担。

供给弹性 > 需求弹性:买者承担的税收大于卖者

需求弹性 > 供给弹性:卖者承担的税收大于买者

# 市场效率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基本概念:

  •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衡量买方(消费者)的经济福利。
  • 成本和生产者剩余衡量卖方(生产者)的经济福利。

市场均衡导致社会总体的收益(或福利)最大化。

支付意愿:买者(消费者)愿意且能够为某一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额。

成本(出售意愿):卖者(生产者)愿意且能够出售某一物品的最低价格。

卖者成本曲线 (seller’s cost curve) 表示市场上卖者对每新增一单位物品的最小可能的成本。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金额减去卖者的成本。

总剩余:一个可能的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方法就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和,即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 = 买者评价 - 买者支付的金额

生产者剩余 = 卖者得到的金额 - 卖者的成本

总剩余 = 消费者剩余 +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评价 - 生产者成本)

效率: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

平等: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性质

# 应用:税收、国际贸易

税收对于买卖双方的成本超过了政府的税收收入(效率损失)。

T = 税收规模 the size of the tax

Q = 销售量 the quantity of the good sold

政府税收收入 = T x Q

总福利的变化:

  • 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The change in consumer surplus
  • 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The change in producer surplus
  • 税收收入的变化 The change in tax revenue.
  • 买者和卖者的损失超过政府的税收收入。

无谓损失:总剩余的下降

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 大小取决于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越大,均衡数量的减少就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就越大。

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大。

世界价格:在世界市场上的通行价格。

出口国:生产某一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其国内价格就低于世界价格

进口国:生产某一物品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其国内价格就高于世界价格

关税:是对进口物品征收的税,使进口物品的价格提高到世界价格之上,其增加量等于关税

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向没有贸易时的均衡移动

进口限(配)额:对进口数量的限制

# 外部性

外部性: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并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不得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 正外部性: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的
  • 负外部性: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以扶持高技术产业的做法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它对个人或企业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可以说专利使外部性内在化

矫正税(或称庇古税):为修正负外部性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征收的税。

科斯定理:如果当事各方能够就资源配置无成本地进行讨价还价(谈判),那么私人市场总能自行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率地配置资源。

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行为者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科斯定理说明作用:

  • 私人解决外部性问题比想象的更为有效
  • 指导寻找私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正确原因

交易成本:交易各方在讨价还价中达成一致并遵守协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私人解决方法失灵:交易成本过高

# 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税制的设计

排他性(Excludability):阻止其他人享用该物品

竞争性(Rivalness):对该物品的使用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受

物品的分类:

  • 私人物品 Private Goods:有排他性,有竞争性
  • 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无排他性,无竞争性
  • 共有资源 Common Resources:有竞争性,无排他性
  • 自然垄断 Natural Monopolies:有排他性,无竞争性

共有地悲剧: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会减少他人使用,由于负外部性的存在,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共有地悲剧的解决方法:

  • 数量控制 Quotas
  • 税收 Taxes
  • 许可证 Permits
  • 产权私有化 Property Rights Privatization

工薪税:对企业向工人支付的工资所征的税,又称社会保险税。

社会保险税:由此获得的税收收入必须用来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

联邦政府

  • 收入
    • 美国联邦(中央)政府从经济当中征收的税收占整个税收的三分之二。
    • 联邦政府收入的最大来源是个人所得税。
    • 公司所得税
    • 货物税(销售税)
  • 支出
    • 收入保障
    • 医疗
    • 国防
    • 债券利息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超过了政府收入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州和地方政府

  • 收入
    • 州和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占总税收的约百分之四十。
    • 销售税 Sales Taxes
    • 财产税 Property Taxes
    • 个人所得税 Individual Income Taxes
    • 企业所得税 Corporate Income Taxes
    • 其他
  • 支出
    • 教育 Education
    • 公共福利 Public Welfare
    • 高速公路 Highways
    • 其他

税制设计的目标:

  • 效率 Efficiency
  • 平等 Equity

税收的效率

  • 税收的成本
    • 税收本身
    • 无谓损失
    • 行政负担
  • 消费税的转型
  • 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 定额税:有效率但无法保证平等

征税原则:

  • 受益原则: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收益来纳税
  • 支付能力原则:应该根据一个人承受税负的能力来对他征税
    • 纵向平等 Vertical equity: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越强,所应缴纳的税收就应该越多
    • 横向平等 Horizontal equity:有相同能力的纳税人应该支付等量的税收

# 生产成本

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总收益 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其产出而得到的金额

总成本 Total Cost:企业购买其投入所支付的金额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其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 显性成本包括对生产要素直接的资金支出
  • 隐性成本不涉及直接的资金支出

经济利润:是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机会成本(显性和隐性的),是企业经营者供给物品或服务的动机源泉

会计利润:企业的总收益仅减去显性成本

经济增加值( EVA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

生产函数:生产某物品所使用的投入的数量和该物品产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任一投入的边际产量,就是从增加一单位的该种投入中所获得的产量的增加量

边际产量 = 增加的产出 / 增加的收入

边际产量递减:某投入的边际产量随其投入量增加而下降

固定成本:不随生产的产品数量改变而改变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企业改变生产产品数量而变化的成本

总固定成本 Total Fixed Costs (TFC)、总变动成本 Total Variable Costs (TVC)、总成本 Total Costs (TC)

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s (AFC)、平均可变成本 Average Variable Costs (AVC)、平均总成本 Average Total Costs (ATC)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AFC = FC/Q 、 AVC = VC/Q 、ATC = TC/Q

边际成本( MC ):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MC = 总成本变动量(ΔTC)/ 产量变动量(ΔQ)

边际成本随产量上升而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为 U 形,最低点对应的产量叫做有效率规模

成本曲线的三个重要性质:

  • 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最终会上升
  • 平均总成本曲线为 U 形
  •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在平均总成本的最小值处

短期和长期成本:

  • 短期曲线在长期成本曲线线上或以上
  •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扁平得多的 U 形曲线
  • 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规模报酬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不随产量增加而改变时

#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 市场中有许多买者和卖者
  •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 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价格接受者:竞争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

企业的总收益:销售价格乘销售量 TR = (P X Q)。

对所有企业

  • 平均收益:物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销售量增加一个单位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 MR = ΔTR/ ΔQ = Δ(PQ)/ ΔQ = P ΔQ / ΔQ =P

对竞争企业

  • 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
  • 目标:利润最大化

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 润最大化的产量点即价格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 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增加产量
    • 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减少产量
    • 两者相等时,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边际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价格时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即供给曲线

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

短期停业决策

  • TR < VC
  • TR/Q < VC/Q
  • P < AVC

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长期决策

  • 退出
    • TR < TC
    • TR/Q < TC/Q
    • P < ATC
  • 进入
    • TR > TC
    • TR/Q > TC/Q
    • P > ATC

边际企业:价格稍有下降就退出市场的企业

短期、长期内的需求移动

  • 短期内带来企业的盈利、亏损
  • 长期内随着企业离开和进入市场,价格回到长期均衡

长期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右上方倾斜

  • 生产资源数量有限
  • 鼓励新企业加入,就需要提高价格 -> 甚至能有企业长期盈利

# 垄断、垄断竞争

竞争企业:价格接受者

垄断企业:价格制定者

产生垄断的根本原因:进入障碍

  • 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所有
  • 政府给予一个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独享的权利,比如:专利和版权法
  • 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

自然垄断: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小于物品价格

垄断企业:

  • 是唯一的生产者
  • 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
  • 是价格制定者
  • 降低价格可以增加销售

竞争企业:

  • 是许多生产者之一
  • 在同一价格上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 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
  • 是价格接受者

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时,P > MR = MC

  • 先找到 MC = MR 的生产数量点,再对应需求曲线找到合适定价的价格
  • 在市场竞争者增多时,价格会逐渐回落到等于边际成本

垄断者的收益:

  • 总收益 TR = P x Q
  • 平均收益 AR = TR/Q = P
  • 边际收益 MR = ΔTR/ΔQ

产量效应:销售的产量越多( Q 越大),给定价格下的总收益越大。
价格效应:价格下降( P 越小),给定产量下的总收益下降。

垄断的福利代价:

  • 无谓损失:垄断者生产的产量总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 类似于收税:这里私人企业得到的 “税收” 正是垄断利润
    • 对应到现实生活,无谓损失即无效率的低产量

价格歧视:企业试图将同样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顾客

价格歧视的两个重要效应:

  • 增加垄断者的利润
  • 减少无谓损失

价格歧视举例:

  • 电影票
  • 机票价格
  • 折扣劵
  • 助学金
  • 数量折扣

完全价格歧视是指这种情况: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并对每位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

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 增加市场竞争性:反托拉斯法
  • 管制:直接限制垄断企业的定价
  • 公有制:政府自己经营 -> 带来市场效率下降
  • 不作为

不完全竞争:介于完全竞争和纯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许多企业出售类似但不相同的产品

垄断竞争举例:

  • 书籍
  • 电影
  • CD
  • 电脑游戏

垄断竞争的特征:

  • 许多卖者
  • 产品差别
  • 自由进入和退出

市场组织的分类:

  • 垄断
  • 寡头
  • 垄断竞争
  • 完全竞争

产品多样化外部性:由于消费者从新产品引进中得到了一些消费者剩余,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造成了正外部性

抢走生意的外部性:由于其他企业从新竞争者进入中失去顾客和利润,新企业的进入对原有企业施加了负外部性

由于垄断企业出售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因此都有激励做广告来吸引买者买自己的特定产品

  • 产品间差异越大的行业,收益中用于广告的成本越大
  • 总体来说,广告促进了竞争

广告本身的质量与否影响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评价

# 寡头

寡头:只有少数卖主,每一个提供类似的或相同的产品

寡头市场的特征:

  •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
  • 市场上任何一个卖者的行动都对其他卖者的利润有重大影响
  • 以一种竞争企业不具备的方式相互依赖

寡头市场的关键特征:合作与利己之间的冲突

勾结、卡特尔:禁止卡特尔内协商生产数目或价格是困难的

纳什均衡:

  • 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
  • 随着企业的增多,市场会越来越接近竞争市场

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策略决策:每个人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作出什么反应

寡头的囚徒困境:维持合作是困难的

  • 军备竞赛
  • 公共资源
  • 对社会是有益的

反托拉斯法:限制贸易或企图垄断市场定为非法

转售价格控制(或称公平贸易):供应商(比如批发商)要求零售商向顾客收取指定的价格

掠夺性定价:大企业减价的动机是把它的竞争对手赶出市场

搭售:一个企业以单一价格提供两个或多个产品,而不是分开提供

# 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用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投入,生产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是通过向另外的市场供给物品所产生的需求

生产函数:使用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值: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出的市场价格

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MPL = ΔQ/ΔL

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的因素

  • 产出价格 Output Price
  • 技术变革 Technological Change
    • 劳动节约型的技术变革:使曲线向左移动,例如廉价的工业机器人的发明
    • 劳动扩张型的技术变革:引起曲线向右移动
  • 其他要素的供给 Supply of Other factors

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 嗜好变动 Changes in Tastes
  • 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 Changes in Alternative Opportunities
  • 移民 Immigration

劳动市场的均衡

  • 工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
  • 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值

劳动供给的增加

  • 导致劳动过剩
  • 对工资施加向下的压力
  • 使得企业多雇佣工人变得有利可图
  • 导致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
  • 降低了劳动的边际产值
  • 产生了新的均衡

劳动需求的移动

  • 使得企业多雇佣工人变得有利可图
  • 对工资产生向上的压力
  • 提高了边际产值
  • 产生了新的均衡

购买价格:一个人为了无限期地拥有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租赁价格:一个人为了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

租赁价格和购买价格

  • 对于租赁价格,劳动、土地、资本各自赚到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的价值
  • 对比劳动收入、资本收入是通过多种方式支付给家庭的,如股利等

# 收入与歧视、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补偿性工资差别(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收入差异的原因:

  • 补偿性差别
  • 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
    • 受教育程度高的工人往往有着较高的边际生产率
    • 工作效率、工具的提升,和非熟练劳动需求的转移拉开的熟练、非熟练工资的差距
    • 高等教育也是一种投资
  • 能力,努力和机遇(无法解释的差异)
  • 信号
  • 超级明星现象
    • 市场上每个人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
    • 生产物品的技术使最优生产者低成本提供物品成为可能

工会(union):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罢工(strike):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

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平均均衡工资的工资。

高工资作用:

  • 减少工人的流动
  • 提高工人努力程度
  • 提高向该公司申请工作的工人的素质

劳动过剩或失业: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减少了劳动需求量

歧视(discrimination):对仅仅是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竞争市场对雇主的歧视提供了一种自然的矫正方法,这种矫正方法被称为利润动机

  • 这种歧视只有在顾客偏好和政府政策存在时,才能维持下去

顾客偏好:如果顾客有歧视偏好,竞争性市场和歧视性工资差别就可以并存。

政府政策:当政府要求遵照歧视性的惯例,或者要求企业进行歧视,这就可能导致歧视性的工资差别。

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对这个人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又取决于天赋能力、人力资本、补偿性差别、歧视等等。

贫困线:美国的贫困线大致为提供充足食物的成本的三倍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称作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贫困的三个相关:

  • 和种族相关
  • 和年龄相关
  • 和家庭构成相关

影响衡量不平等的因素:

  • 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 生命周期:人一生中收入变化的有规律的模式
  • 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收入会因随机和暂时的力量而变化
    • 减少收入的自然界变动
    • 由于疾病和经济环境而引起的暂时失业等

经济流动性:人们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移动

收入再分配的三种政治哲学

  • 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政府应该重新分配收入以最大化社会中每个人的效用之和
    • 基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 自由主义 Liberalism:收入再分配应该使得社会当中最穷的人总是得到一个充足的收入,形式上类似社会保险
    • 公共政策应该基于最大化最小标准
  • 自由意志主义 Libertarianism:政府保护个人权利,但不必关心由此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 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为重要

减少贫困的政策:

  • 最低工资法
  • 福利
  • 负所得税
  • 实物转移支付

劳动福利:要求每个得到补助金的人接受一份政府提供的工作的制度

# 微观经济学前沿

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和道德风险:代理人和委托人
公司管理中,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就分属委托人和代理人,道德风险即管理层可以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公司决策
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
卖者了解得更多,买者承担风险
有信息一方披露信息:发信号
无信息一方迫使有信息一方披露信息:筛选

政府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府

康多塞悖论:(多于两种选择时)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 投票顺序会影响结果
  • 多数投票本身可能并不能告诉我们社会想要什么结果

阿罗不可能定理:没有一种投票制度可以满足下列所有条件(无法把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加总成社会偏好)

  • 确定性
  • 传递性
  • 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任何两个结果之间的排序不取决于别的结果
  • 没有独裁者

中值选民定理:多数原则将产生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结果

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融合

  • 人不总是理性:左位偏差
  • 人想要公平
  • 人是善变的

# 一国收入的衡量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

收入:经济中每个人获得的收入(工资、地租与利润),通常由企业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家庭和非公司企业在履行对政府的义务之后余下的收入

支出:家庭在经济所产出的物品与服务上的总花费

循环流向图:收入和支出的相等

增加值:生产者产品的价值减去该生产者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在既定时期、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 名义 GDP:按现期价格来评价物品和服务的产出
  • 实际 GDP:按不变价格来评价物品和服务的产出

国民生产总值( GNP ):由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 NNP ):一国居民的总收入( GNP )减去折旧的损耗

GDP(Y)的四个组成部分:

  • 消费(C):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 投资(I):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 政府购买(G):地方、州、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 净出口(NX):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Y=C+I+G+NX

GDP 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基年物价水平的当期物价水平

GDP 平减指数 = 名义 GDP / 真实 GDP X 100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第二年的 GDP 平减指数 - 第一年的 GDP 平减指数)/ 第一年的 GDP 平减指数 X 100%

GDP 是经济福利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指标,因为人们偏爱高收入而非低收入,但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因为某些东西,例如闲暇时间、清洁的环境不能用 GDP 来衡量。

# 生活费用的衡量

通货膨胀:描述经济的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情形

通货膨胀率:从上一个时期以来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化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一个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服务的总费用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百分比变化衡量了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计算:

  • 确定固定篮子:哪些物品的价格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是最为重要的
  • 寻找价格:找到在每一时点、篮子中每一物品和服务的价格
  • 计算这一篮子(物品)的费用:使用价格数据来计算不同时间这一篮子物品和服务的费
  • 选择一个基年并计算指数: 将某一年指定为基年,将其作为与其他各年比较的基准

消费者价格指数 =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动的价格 / 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X 100

计算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上一时期以来价格指数变化的百分比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第二年 CPI - 第一年 CPI) / 第一年 CPI X 100%

其他的价格指数:

  • 一国内不同地域的指数
  • 某些物品和服务的分类指数
  • 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衡量企业而非消费者购买一篮子物品和服务的费用

CPI 是对构成典型消费组合的选定物品(费用)的准确衡量,但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

  • 替代偏差 Substitution bi :便宜的物品替代昂贵的物品
  • 新物品的引入 Introduction of new goods :新物品引入导致的购买力的变动
  •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Unmeasured quality changes

以上原因导致了 CPI 高估了通货膨胀,大约是每年一个百分点

GDP 平减指数不同于消费物价指数是因为它涵盖生产出来的物品与劳务,而不是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GDP 平减指数一直随 GDP 构成的变动而自动地改变物品与劳务的组合。

消费者价格指数比较固定篮子的基年价格和(当期)价格( BLS 只是偶尔改变篮子)。

名义利率:未经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

实际利率:经过通货膨胀校正的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胀率

# 生产与增长

复利计算:增长率在一段时间上的累积

70 规则:如果某个变量以每年百分之 x 增长,那么那个变量在大约 70/x 年后翻一番

生产率:一个工人在一小时的劳动时间内能够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生产要素: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投入(直接决定生产率)

生产要素:

  • 物质资本 Physical capital:用来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的存量
  • 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历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大自然(例如土地、河流和矿藏)提供的用于生产的投入
  • 技术知识 Technological knowledge:生产物品和服务的最佳方法的了解

生产函数:Y = AF (L, K, H, N)

  • Y 指产出量
  • A 代表生产技术
  • L 指劳动量
  • H 代表人力资本量
  • K 代表物质资本
  • N 代表自然资源

去掉规模带来的收益能得到 Y/L = AF (1, K/L, H/L, N/L)

  • Y/L = 每个工人的产量 output per worker
  • K/L = 每个工人的物质资本 physical capital per worker
  • H/L = 每个工人的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 per worker
  • N/L = 每个工人的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per worker

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政府政策:

  • 鼓励储蓄和投资: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种途径是将更多现有的资源投入到资本的生产中去
    • 报酬(或收益)递减:资本存量的增加,由新增一单位资本生产出来的额外产出下降
    • 追赶效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开始时相对贫穷的国家更容易快速地增长
  • 鼓励来自国外的投资:政府通过鼓励来源于国外的投资来增加资本积累和长期经济增长
    • 外国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由国外实体所有和运营的资本投资
    • 外国证券投资 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由外国货币筹资,但由本国居民运营的投资
  • 促进教育:对于一国的长期增长来说,教育至少和物质资本的投资同等重要
    • 人才外流:许多受过最好教育的工人向富裕国家的移民
  • 促进健康:更健康的工人更有生产率,对人们健康的投资能够提高生活水平
  • 建立产权保障和保持政治稳定
    • 产权:人们对他们所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力的能力
  • 允许自由贸易
    • 内向型:避免和其他国家进行往来
    • 外向型:鼓励和其他国家进行往来
  • 控制人口增长
    • 人口是一国劳动力的关键性决定因素
    • 导致资源紧张 Stretching natural resources
    • 稀释资本存量 Diluting the capital stock
    • 促进技术进步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 促进研究开发:技术知识的进步导致了更高的生活水平

一个经济的生活水平依赖于这个经济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资本积累受收益递减的限制:一个经济拥有的资本越多,该经济从新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得到的产量的增加就越少。

# 储蓄、投资与金融体系

储蓄与投资是 GDP 与生活水平长期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

金融体系:由一些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金融机构组成

金融市场:储蓄者直接向借用者提供资金的机构

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s

  • 股票市场 Stock Market
    • 股本筹资:出售股票来融资
    • 股票:代表在一个企业中的所有权,从而也代表了对企业所获利润的要求权
      • (每股)价格 Price (of a share)
      • 交易量(股票售出数量) Volume (number of shares sold)
      • 股息或红利(支付给股东的利润) Dividend (profits paid to stockholders)
      • 价格-收益比(市盈率) Price-earnings ratio
      • 股票价格指数:即计算出来的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用于监测整体股票价格水平
  • 债券市场 Bond Market
    • 债务融资:出售债券融资
    • 债券:一种债务证明书,规定了借用者对债券持有者的义务
      • 期限:截至债券到期时的时间长度
      • 信用风险:借用者未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
      • 税务处理:税务法规处理债券利息的方式

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间接向借用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金融中介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 银行 Banks:从想要储蓄的人那里得到存款,用这些储蓄向想要借钱的人发放贷款。向储户支付存款利息,并向贷款人收取稍高一些的利息。
  • 基金 Mutual Funds:向公共出售股份,并用得来的收益购买各种股票和(或)债券的一个组合的机构。

其他金融机构:

  • 信用合作社 Credit unions
  • 养老基金 Pension funds
  • 保险公司 Insurance companies
  • 放高利贷者 Loan sharks

私人储蓄: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余下的家庭收入

公共储蓄:政府支付了其支出之后的税收收入

T-G 代表公共储蓄,T>G 政府有预算盈余,G>T 政府有预算赤字

可贷资金:人们用来储蓄并借出、而不是用于自己消费的所有收入

利率:借(贷)款的价格,借入者为贷款支付的金额,也是借出者从储蓄中得到的金额

利率调节使得可贷资金供求平衡,协调了储蓄和投资

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上公共储蓄:S = (Y – T – C) + (T – G)

影响储蓄与投资的政府政策:

  • 税收与储蓄 Taxes and saving
    • 减税增加了家庭在给定利率下进行储蓄的激励:利率下降和投资上升
      • 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 均衡利率下降
      • 可贷资金的需求量增加
  • 税收与投资 Taxes and investment
    • 税收优惠增加了借入的激励:更高的利率和更多的储蓄
      • 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 需求曲线右移
      • 导致更高的利率和更多的储蓄量
  • 政府预算赤字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s

政府的支出( G )增加,税收( T)不变:

  • 公共储蓄( T-G )下降
  • 私人储蓄( Y-T-C )不变
  • 可贷资金供给下降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增加)减少了可贷资金的供给

  • 供给曲线左移
  • 提高了均衡利率
  • 降低了可贷资金的均衡数量

赤字运行减少了国民储蓄,则利率上升,投资下降;预算盈余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降低了利率,刺激了投资。

# 失业

总量生产函数考虑失业率 (u):Y = AF (L (1-u), K, H, N)

(人均)生产率考虑失业率 (u):Y/L = AF (1-u, K/L, H/L, N/L)

失业率( u )上升导致生产率下降

失业的种类

  • 长期问题
    • 自然失业率:即使在长期也不会自行消失的失业,是经济通常所经受的失业数量
    • 周期性失业:失业围绕其自然失业率的逐年波动,和经济周期的短期上升和下降相联系
  • 短期问题

劳工统计局分类:

  • 就业者 Employed:一个人在最近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从事了有报酬的工作
  • 失业者 Unemployed:一个人暂时没有工作,正在寻找工作或等待新工作开始
  • 非劳动力 Not in the labor force:不属于前两类中的任何一类,例如:一个全日制的学生、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

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

摩擦性失业:工人和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数量超出需求数

失业的原因:

  • 工人寻找最适合其喜好和技能的工作是需要时间的
  • 最低工资法增加了劳动力供给、减少了劳动力需求
  • 工会的市场势力
  • 效率工资理论有关

寻找工作:工人发现适合其喜好和技能的工作的过程

政府计划能够影响失业工人找到新工作的时间:

  • 政府开办的就业代理处 Government-run employment agencies:发布工作空缺的信息
  • 公共培训计划 Public training programs:促进工人从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的转移
  • 失业保险 Unemployment insurance:部分保障失业工人收入

均衡工资理论: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企业的经营会更有效率。

工资高于均衡值的三种可能原因:

  • 最低工资法 Minimum-wage laws
  • 工会 Unions
  • 效率工资 Efficiency wages

企业偏好于高于均衡的工资的原因:

  • 工人健康 Worker Health
  • 工人流动 Worker Turnover
  • 工人素质 Worker Quality
  • 工作努力 Worker Effort

不对称信息:在交易中的一方比另一方知道更多的相关信息

  • 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一个人对物品特性的了解比另一个人多,没有信息的人就有买到低质量产品的危险
    • 二手车质量
    • 保险市场中买者的风险
  • 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完成一项任务
    • 购买了火灾保险的房主买的灭火器太少
    • 保姆让小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父母的希望

# 货币制度

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性地用来从其他人那里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

货币的职能:

  • 交换媒介:作为支付手段易于被接受的任何东西
  • 计价单位:用来标明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尺度
  • 价值储藏手段:能用来将购买力从现在转移到将来的一种东西

财富:所有价值储藏的总量,包括货币和非货币资产

流动性:资产能够转换成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商品货币:货币本身有内在价值,例子:黄金、白银、香烟

法定货币:由政府法令确定的货币,没有内在价值

货币存量:在经济中流动着的货币量

通货(现金):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和硬币

活期存款:储蓄者通过写支票的方式发出请求就可以使用的银行帐户余额

借记卡:卡帐上的余额包括在货币量的衡量中

信用卡:不包括在货币的所有衡量当中,是一种延期支付方式(赊账)

  • 信用卡的引入减少了人们选择持有的货币量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得的货币数量

美联储的三个主要职能:

  • 管理银行
  • 作为银行的银行,向银行发放贷款并作为最终的贷款人
  • 控制货币供给以实施货币政策

美联储(Fed)改变经济中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开市场运作

  • 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增加货币的供给
  • 向公众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的供给

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 回购交易
  • 现券交易
  •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准备金:银行吸收但没有贷出的存款

法定准备金: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的规定

准备金率:银行在总存款中作为准备金持有的比例

银行将一部分存款贷出来收取利息,准备金率则小于 1,这种银行也叫作部分准备金银行

货币乘数 = 货币总量 / 准备金

杠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杠杆率:银行的总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

#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

货币数量论:解释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决定因素

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 货币供给: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运作等工具直接控制货币供给的数量
  • 货币需求:流动的形式持有的财富数量
    • 决定因素:物价水平、产出、利率

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总会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古典二分法把所有经济变量分为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

  • 名义变量:以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 实际变量:以物质单位衡量的变量

按古典二分法影响实际和名义变量的是不同的经济力量

货币中性:货币变化与实际变量无关的性质

货币流通速度:在经济中普通的一美元在不同人手中流动的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数量论方程式:V = (P x Y)/M

  • V = velocity 流通速度
  • P = the price level 价格水平
  • Y = the quantity of output 产出数
  • M = the quantity of money 货币数量

通货膨胀税:府通过印制钞票来增加收入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率所做的调整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 通货膨胀率

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

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真实利率。

通货膨胀本身并不减少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增加了名义收入。

通货膨胀的成本:

  • 皮鞋成本 Shoeleather costs:通货膨胀像一种税,税收这种激励的扭曲给社会带来了无谓损失。皮鞋成本字面意义是更经常去银行会使你的鞋磨损得更快。实际上是指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比如你牺牲的时间和便利。
  • 菜单成本 Menu costs:企业为应对通胀不得不改变定价。这种改变价格的成本成为菜单成本
  • 相对价格变动 Relative price variability:通货膨胀扭曲相对价格,消费者的决策被扭曲,市场将资源配置到其最优用途的能力下降
  • 税收扭曲 Tax distortions:通货膨胀夸大了资本收益的数量,加重了此类收入的税收负担。
  • 混乱与不便 Confusion and inconvenience:通胀侵蚀计价单位的真实价值
  • 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Arbitrary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封闭经济:一个与世界上其他经济没有相互往来的经济

出口:在国内生产并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进口:在国外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净出口( NX )/ 贸易余额:一国的出口值减去进口值

贸易赤字:进口 > 出口

贸易盈余:出口 > 进口

贸易平衡:出口 = 进口

影响净出口的因素:

  • 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
  • 物品从一国运往另一国的运输成本
  •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资本净流出:是国内居民购买的国外资产减去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 对外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对外间接投资 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因素:

  • 支付给国外资产的实际利率
  • 支付给国内资产的实际利率
  • 持有国外资产所察觉到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 影响外国人对国内资产所有权的政府政策

对于一个经济整体而言,净出口 NX 和 资本净流出 NCO 必须相等

  • 一国有贸易盈余(NX > 0)时,资本从一国流出(NCO > 0)
  • 一国有贸易赤字时(NX < 0),资本从外国流入(NCO < 0)

Y = C + I + G + NX

国民储蓄 S = Y - C - G -> S = I + NX

因为净出口等于资本净流出 NX = NCO 最终得到 S = I + NCO 即 储蓄 = 国内投资 + 资本净流出

资本净流出:国民储蓄减去国内投资,即国民储蓄中(直接或间接)用于国外投资的部分 资本净流出 = 储蓄 – 国内投资

名义汇率:人们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 每一美元对应的国外通货的单位数
  • 国外一单位通货对应的美元的单位数

实际汇率:一个人用一国物品与服务交换另一国物品与服务的比率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 × 国内价格 / 国外价格 Real exchange rate = (e X P) / P*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解释通货的汇率变化的最简单和最广泛接受的理论,基于所谓的一价法则。一单位通货应该在所有国家购买到同等数量的物品

购买力平价的局限性:

  • 许多物品都不太容易从一国卖到或运到另一国
  • 在不同国家生产的可贸易物品不总是完全替代品

在国内,物价水平是 P ,因此在国内 1 美元的购买力是 1/P

在国外,物价水平是 P* ,因此在国外 1 单位外币的购买力是 1/P*

1 美元可以交换 e 单位外国通货,因此 1 单位美元在国外的购买力是 e/P*

由于在两个国家 1 美元的购买力相同:

  • 1/P = e/P*
  • 1 = eP/P*
  • e = P*/P

#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开放经济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

  • 净出口 net exports
  • 资本净流出 net capital outflow
  • 名义与实际汇率 nominal and real exchange rates

可贷资金市场:在国内的可贷资金市场上,均衡利率水平下,人们想要储蓄的数量恰好平衡了所需的投资数量

  •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国内储蓄(SD), 国民储蓄(S) 减去资本净流出,即储蓄者在国内的储蓄
  • 可贷资金的供求依赖于实际利率
  • 利率调整以使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

外汇市场:NCO = NX 外汇市场的美元(和外币)供求最终平衡

  • 平衡外汇市场供求的价格是实际汇率

外汇市场上,实际汇率调整以平衡美元的供给(来自于资本净流出)与美元的需求(来自于净出口)。

资本净流出将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联系起来

开放经济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数量和变化

  • 政府预算赤字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s
  • 贸易政策 Trade policies
  • 政治与经济稳定性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贸易限制增加了净出口,也增加了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

资本外逃:资金大量和突然地转移出某国,一般是由于政治不稳定

# 总需求与总攻击

衰退:实际 GDP 下降、收入减少、失业上升的时期

  • 当衰退发生时,实际 GDP 和其他一些衡量收入、支出和生产的指标都会下降,失业上升。

萧条:严重的衰退

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 经济波动是不规则和不可预测的
    • 经济当中的波动常常被称作经济周期(或译商业周期)
  • 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一起波动
  • 随着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名义变量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也不会影响真实变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

总需求曲线:家庭、企业或政府在任一价格水平上想要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原因:

  • 价格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 价格水平的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使得消费者更加富有,鼓励他们支出更多
  • 价格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
    • 更低的价格水平降低了利率,这鼓励了对投资品的更大支出
  • 价格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
    • 价格水平下降导致了利率下降,实际汇率就会贬值,这又刺激了净出口,净出口支出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服务的需求数量更大

总需求曲线移动:

  • 来自消费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Consumption
    • 股市涨跌 Stock market boom/crash
    • 关于消费与储蓄权衡的偏好改变 Preferences changes: consumption/saving tradeoff
    • 增税减税 Tax hikes/cuts
  • 来自投资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Investment
    • 更好的技术 Better technology
    • 乐观或悲观的预期 Expectations, optimism/pessimism
    • 货币政策 Monetary policy
    • 投资税收减免 Investment Tax Credit
  • 来自政府购买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Government Purchases
    • 增加联邦国防开支 Increase on federal defense spending
    • 州或地方政府新修公路或学校 State & local spending on new roads, schools
  • 来自净出口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Net Exports
    • 欧洲经济繁荣或衰退 Booms/recessions in Europe
    • 由于外汇市场上国际投机行为带来的货币升值或贬 29 值 Appreciation/depreciation resulting from international spe

总供给曲线:企业在任一价格水平上生产和销售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原因:

  • 粘性工资理论 The Sticky-Wage Theory
    • 名义工资的调整是缓慢的
  • 错觉理论 The Misperceptions Theory
    • 总体价格水平的下降,暂时地误导供给者,使他们认为是他们产品的价格下降了
  • 粘性价格理论 The Sticky-Price
    • 某些物品与服务的价格为适应经济状况变化所进行的调整是迟缓的

总供给曲线移动:

  • 来自预期价格水平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the Expected Price Level
  • 来自自然产量率的变动 Shifts arising from the natural level of output
    • 来自劳动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Labor
    • 来自资本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Capital
    • 来自自然资源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Natural Resources
    • 来自技术知识的移动 Shifts arising from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自然产量率处

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也会引起曲线移动,预期更高时,曲线左移,预期更低时曲线右移。

预期价格水平(Pe):衡量人们对价格水平的预期值

产品供给量=自然产量率+ a×(实际价格水平-预期价格水平) 即 Y=Yn+aX (P-Pe)

经济波动的两大原因:

  • 总需求移动 Shifts in aggregate demand
  • 总供给移动 Shifts in aggregate supply

滞胀是产出下降且价格上升的时期。

# 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途径:

  • 公开市场运作 Open-market operations
  • 改变法定准备金 Changing the reserve requirements
  • 改变贴现率 Changing the discount rate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三个因素:

  • 财富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提高了家庭持有货币的真实价值
  • 利率效应: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量
  • 汇率效应: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投资者把他们的部分资金转移到国外,以寻求更高的回报

价格水平与物品及服务的需求量的负向关系

货币供给:

  • 增加货币供给,它降低了利率,增加了给定价格水平下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紧缩货币供给,它提高了利率,减少了给定价格水平下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将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供给:美联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或改变贴现率或修改法定准备金等手段调整货币供给,因此货币供给只和美联储政策有关,与利率无关。这条曲线是垂直的

货币需求: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提高了这个成本,因此货币需求向右下方倾斜

财政政策:政府对于政府购买或税收的整体水平的选择

政府购买的改变的两个宏观效应:

  • 乘数效应 The multiplier effect: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乘数效应往往扩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 挤出效应 The crowding-out effect: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挤出效应往往减少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税收政策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但是影响幅度取决于家庭对税收变动持久性的判断。判断越持久,影响越大。

# 通货膨胀与失业质检的短期权衡取舍、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

在长期中,自然失业率受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等影响,通货膨胀率依赖于货币数量的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基本是互不相关的问题

在长期中,社会面临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权衡,如果扩张总需求,能够降低失业,但必须以更高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如果紧缩总需求,能够降低通货膨胀,但必须以暂时更高的失业率为代价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短期组合,它源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改变了经济

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调整,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会移动。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会由于总供给冲击而移动。

供给冲击: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影响其价格制定的事件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线垂直于自然失业率处

预期通货膨胀率:衡量了人们预计整体价格水平将变化多少

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 a (实际通货膨胀 - 预期通货膨胀)

牺牲率:在降低通胀的过程中,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通胀率,所损失的年度产出的百分比数字

当美联储抑制货币供给的增长以降低通胀时,它使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导致短期的高失业。

反通货膨胀的代价依赖于通胀预期下降有多快

采取货币政策与财政决策稳定经济

  • 正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
  • 反方: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相当长的时滞,经济状况很容易发生变动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 增加支出:传统凯恩斯主义表明增加政府购买比减税更能增加总需求
  • 减税:减税对比政府购买分散了支出决策,绕开了不可靠的政治过程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 规则制定:灵活度过高会让让滥用权力没有限制,同时还容易存在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 相机抉择:能更快速地应对经济形式的变化

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 正方:通胀带来真实成本
  • 反方:零通胀好处不大,实现零通胀的成本很大,理的通货膨胀不会给人们带来负担,还能留下更大的缓冲区域

政府应该平衡预算

  • 正方:更高的政府债务给了后代更大的负担,降低了国民储蓄引起真实利率上升和投资减少
  • 反方:下一代人身上背的债务被夸大,从一生的收入来相比,债务并不算多

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 正方:各种税收政策抑制了储蓄需求,会减少国民储蓄
  • 反方:税收有助于增大公共储蓄,同时合理的征税也可以保证储蓄
更新于 阅读次数

请我喝[茶]~( ̄▽ ̄)~*

Taoidle 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Taoidle 支付宝

支付宝